| 词语 | 解释 |
|---|---|
| 簽署 | 签署签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shǔ,指在文件、条约、凭证等上签字。语出宋范仲淹《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伏望圣慈,特与改转京官,签署陕府判官厅公事。”基本解释签署qiānshǔ[sign |
| 美國新聞總署 | 辞典解释美国新闻总署měiguóxīnwénzǒngshǔ美国负责对外宣传的机构。成立于西元一九五三年,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为美国新闻处。基本解释辞典解释美国新闻总署měiguóxīnwénzǒngsh |
| 掖署 | |
| 補署 | 补署bǔshǔ补署(补署)--------------------------------------------------------------------------------1.补任官职。 |
| 賓署 | 宾署出处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樊子坐宾署,演孔刮老佛。”基本解释幕府。网络解释宾署出处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 |
| 柏署 | 柏署[bǎishǔ]⒈御史官署的别称。引证解释⒈御史官署的别称。参见“柏臺”。引唐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茅山就一徵,柏署起三载。”唐钱起《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詔书还柏署,行看飞隼 |
| 鼇署 | 指翰林学士院。基本解释指翰林学士院。辞典解释鼇署áoshǔㄠˊㄕㄨˇ翰苑。宋.陆游〈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鼇署。」也称为「鼇禁」、「鼇掖」。 |
| 署名 | 署名[shǔmíng]⒈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署姓名。英putone'ssignatureto;引证解释⒈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引《三国志·吴志·孙綝传》:“尚书桓彝不肯署名, |
| 鳩署 | 鸠署jiūshǔㄐㄧㄨㄕㄨˇ鸠署简陋的衙门。清钱谦益《送南刑部侯主事入贺冬至节觐省其尊人太傅公兼奔长公之丧》诗:“石城皓月悬鸠署,易水风寒掠雁群。”基本解释简陋的衙门。网络解释鸠署jiūshǔㄐㄧㄨㄕ |
| 閤署 | 官署。基本解释官署。 |
| 押署 | |
| 营署 | |
| 云署 | |
| 玉署 | |
| 廨署 | |
| 香署 | |
| 仙署 | |
| 宪署 | |
| 县署 | |
| 题署 | 题署[tíshǔ]⒈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⒉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书署名。⒊谓签署,签发。⒋谓标列篇目。⒌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引证解释⒈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三国志 |
| 通署 | 通署[tōngshǔ]⒈兼署,代理。⒉共同办公。引证解释⒈兼署,代理。引《通典·职官五》:“其选试之任,皆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⒉共同办公。引《金史·百官志一》:“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 |
| 调署 | 调署[diàoshǔ]⒈调任。引证解释⒈调任。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拆开一看,原来是自己调署了高堰外河通判。” |
| 三署 | |
| 市署 | |
| 神仙署 | |
| 署职 | 署职[shǔzhí]⒈署理官职。引证解释⒈署理官职。引唐贾岛《送裴校书》诗:“拜官从祕省,署职在藩维。” |
| 署篆 | |
| 署纸尾 | |
| 署置 | |
| 署字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5 风叶子词典网fengye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12912号-1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