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子词典网 > 古诗词 > 《工之侨献琴》全诗原文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献琴朗读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工之侨献琴》刘基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注释
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工之侨献琴》刘基 古诗赏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工之侨献琴》刘基 古诗感悟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工之侨献琴》的诗词大意

工的侨得到良桐吧,砍来为琴,弦来演奏的,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的,贡献的太常。
使国工看的,说:“不古。
”回来的。
工的侨带回家,考虑各种油漆工,作断纹呢;又商量篆工,作为古代窾呢。
匣而埋在土,一年出的,抱着孩子到市。
贵人过而出现的,代之以百金,献给朝廷。
乐官传看,都说:“稀世的珍宝啊。
”工程的侨听到的,感叹说:“可悲啊,世上的!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没有不这样了!而不早一点的,他给丢了。
”就离开了,到了雁荡山的山,不知道他的下落。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工之侨献琴》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诗词主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4 风叶子词典网fengye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12912号-1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