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举鼎。比喻攘夺国家政权。《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⒈ 举鼎。
引《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⒉ 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引《晋书·明帝纪论》:“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⒊ 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引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⒋ 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引《史记·项羽本纪》:“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⒈ 举鼎。形容力气很大。
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4 风叶子词典网fengye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12912号-1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