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抑扬顿挫地诵读:讽诵古诗。
⒈ 背诵。
引《周礼·春官·瞽蒙》:“讽诵诗,世奠繫。”
郑玄 注:“讽诵诗,谓闇读之不依咏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 纯取 周 诗,上采 殷,下取 鲁,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南史·文学传·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每读一遍,讽诵略无所遗。”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之言文章者,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
⒉ 朗读;诵读。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明 海瑞 《兴革条例·礼属》:“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⒈ 背诵而熟记之。
引《晋书·卷四九·阮籍传》:「讽诵遗言,不若亲承音旨。」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明宗深有味乎其言,令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4 风叶子词典网fengye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12912号-1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